多家厂商进入固态盘市场
目前,固态盘市场主要是由BiT Micro Networks、Mtron、Super Talent和Stec这样的中小厂商所主导。这些厂商没有自己的晶圆厂,所以必须使用其它供应商的NAND芯片,而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固态盘厂商开发自己的控制器技术。
但是,PC市场中固态盘的应用改变了该技术的前景。有近40家厂商纷纷吹响了进军固态盘市场的号角。据IDC预计,固态盘市场收入将会从2006年的3.7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4亿美元。英特尔、SanDisk和三星近期推出了各自的固态盘产品,Micron和东芝也都宣布打算涉足固态盘市场。
Micron上周推出了针对PC的RealSSD系列产品,基于美光NAND闪存的固态驱动器新产品的容量从1GB到64GB不等。

美光 RealSSD固态盘
同时,东芝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表示东芝将在明年推出一款固态盘产品。

SSD产能的飞跃,2009年出货量将超过1500万台
对于英特尔、Micron和东芝,固态盘是推动NAND闪存市场发展的新动力之一,并且为销售自己的存储产品提供了有效的渠道。甚至一些磁盘驱动器厂商也都看到了固态盘发展的曙光,希捷等厂商都表明了2008年进军固态盘市场的打算。此外,许多芯片和驱动器巨头也都在积极开发他们自己的控制器产品。
那么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呢?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Web-Feet执行总裁Niebel表示:“显然,晶圆厂在成本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知识产权和控制器技术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随着大厂商的涉足,未来固态盘产品的售价将会有大幅降低,尤其是三星和东芝的强势登陆可能会引发未来固态盘市场展开激烈的价格战。
一些中小厂商纷纷表示欢迎大厂商进入固态盘市场。Stec公司是一家宣称在2005年取得了闪存市场40%市场份额(2.6亿美元)的集成商,Stec营销与业务发展部门副总裁Patrick Wilkison表示:“到2008年年底,我们将会看到该市场良好的发展状况。越来越多大型的、有实力的厂商进入这个市场,就会起到更加显著的推动作用。”
Wilkison认为闪存芯片制造商可能会凭借其零部件成本上的优势来带动PC市场的低端收入。服务器驱动大多是系统级产品,需要专业技术来满足集成商和硬盘驱动器厂商的需求。他还认为,Micron几乎比三星和SanDisk等闪存制造商晚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这两家厂商早就推出了相关产品。
Wilkison表示,一些闪存制造商的在低性能等级领域中的产品类型十分有限。Stec的驱动器产品的存储容量从8GB到512GB不等,而且传输速率相比竞争对手更高,其中包括支持并行ATA、SATA和光纤通道接口的模组,未来还将推出支持SAS接口的产品。
希捷等硬盘驱动器厂商都面临着严峻挑战。Wilkison表示:“硬盘驱动器制造商们不能确定是否固态盘市场的发展会停滞,而且我们还要考虑是否会削弱2.5英寸硬盘市场的发展。”因为面临着闪存产品的挑战,已经有四家硬盘驱动器厂商准备放弃1英寸硬盘甚至是更小尺寸硬盘的产品计划了,有分析师认为目前1.8英寸硬盘驱动器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现在,人们仍然在讨论是否这些产品会推动固态盘产品价位降低到用户可以接受的水平。American Technology Research分析师Doug Freedman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认为固态盘“将最终占领移动存储市场。尽管固态盘昂贵的价格是其步入主流移动存储市场的拦路虎,但是从总体拥有成本(TCO)和提高现有网络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的附加值方面来说,固态盘比企业级硬盘驱动器更具竞争力。”
他在报告中预测,固态盘产品在2008年有望夺取笔记本市场近5%的市场份额,也就是出货500万台固态盘(或2亿GB存储密度)。
固态盘最早的应用者大都是超低价格PC的用户,比如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协会等。华硕也推出了一款名为Eee PC的迷你笔记本产品,这款笔记本配备了4GB的固态盘,整机售价在350美元到400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590元至2960元)。

华硕Eee PC笔记本上的海力士HY27UG088G5闪存,类型为SLC,单颗容量8Gb,直接集成在主板的PCB上
还有一些数据中心用户采用固态盘产品。今年七月IBM宣布将在其刀片服务器产品中配置SanDisk的2.5英寸固态盘。ATR分析师Freedman说:“我们认为数据中心环境将转向走固态盘路线以节省总成本。”
设计方面的障碍
现在,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阻碍了固态盘的广泛应用。抛开成本不谈,像控制器技术、软件集成和NAND技术等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有一个问题,NAND产品的价格能否迅速降低下来,在密度基础上与磁性存储介质价格保持一致。近几年来,NAND的售价平均每年都会降低40%左右,Freedman表示:“因为成本价格是突破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所以我们认为NAND闪存价格平均每年降低50%是保证2009年到2010年左右普及NAND闪存至关重要的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短期因素——缺乏能够发挥固态盘最大优势的驱动器和控制器技术。”
Micron内存系统开发部副总裁Dean Klein表示,控制器可以帮助用户管理读写周期和纠错等固态盘功能,但是目前几乎没有一款控制器是专门针对固态盘设计的。
Mricron、英特尔、SanDisk和三星等厂商都开始着手研发可以提高固态盘性能的控制器产品,还有像LSI、Marvell、Silicon Motion和Phison等厂商也开始开发带有高性能接口的控制器。
此外还存在其它设计问题,目前大多数的固态盘都是基于陈旧的SLC(Single-Level-Cell)NAND闪存技术上的,但是最终的目标是要开发出基于MLC(Multi-Level Cell)NAND闪存设备的存储系统。
MLC的限制成为阻碍闪存设备在计算机中应用的最大障碍。MLC比SLC芯片提供更大的存储空间,但是MLC只能写入10000次,仅为是SLC闪存写入周期的十分之一。
基于MLC技术的NAND闪存被认为是降低固态盘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向MLC技术平台的迁移就需要“控制器制造商开发出能够更好地平衡NAND中的多级单元,最大限度地延长固态盘的使用周期。由于目前人们对到底选择SLC还是MLC上争议较大,所以未来有可能会有一个SLC和MLC并存的市场。”
既然面临着这么多严峻的挑战,固态盘市场的发展趋势还很难明确,Freedman表示:“像大多数新技术一样,我们希望技术的引进阶段比预计的长一些,这样普及阶段才有可能比预期加快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