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刚是CommVault的资深系统工程师,负责代表CommVault向客户,尤其是移动用户介绍CommVault的存储软件以及数据管理理念——当然,自然是“一体化信息管理”。
在一起轻松闲谈的时候,他以一个软件厂商代表的身份,竟然谈起了有关企业IT系统容灾的话题,而这显然被我们更多的从像EMC、IBM、HDS这些试图让客户建立两地三中心的IT硬件提供商处听到,除此以外,我们还能够从GDS万国数据、中金数据这些企业里听到,但是从软件厂商口中听到还是件新鲜的事情。
谁也不会在做容灾的时候,第一个想到软件,但既然是由宋勇刚提出来这一话题,自然会与数据管理、存储软件有关,那么,宋勇刚如何将CommVault、数据管理、存储软件、IT容灾甚至是两地三中心这些话题联系起来呢?
关系一:本地先做好 然后做容灾
宋勇刚说“本地一定要做好,然后做容灾。”
显然,如果本地没有良好的备份,或是备份的乱七八糟,几乎不要考虑什么容灾——一场小的误删除错误或是系统宕机就可以“解决掉”整个系统,对于这一点来说几乎是毋庸置疑的,谁也不会质疑宋勇刚的这一句话的意义。
本地的备份、恢复、复制一定是最基础的部分,而如何统一的管理备份和复制过程——甚至是多次复制和远程复制(我们暂且将其纳入在本地的范围内,远程容灾是个更为复杂的体系),绝对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我们能够很容易的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子公司、分公司看到不同的备份软件,而一个公司的不同系统用着不同备份软件的情况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虽然我们从不需要将无关的系统备份互相进行恢复,但是如果Simpana 8.0这样的一体化的数据管理,或者说是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所有的备份、恢复、复制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下策略化——让Simpana去面对复杂的软件体系,这样的策略显然更加简单。
所以,这就是CommVault与容灾的第一个关系:先做本地,再做容灾——宋勇刚觉得CommVault在本地已经做得很好的了,所以,先做本地、做好本地,自然可以考虑CommVault的Simpana 8.0.
关系二:做不起容灾 可以做应急 做应急 CommVault最合适
要应急,不是所有的节点都做一样级别的容灾,宋勇刚说他想到一个概念:应急——重要的系统要做容灾,次级的不一定要做出一样的来。
本地备份、应急系统、容灾系统——宋勇刚划归了三个层面,“比如说电信的BOSS系统就一定要做容灾,但是经营性分析系统就不一定要做一比一的容灾。”宋勇刚说,应急不是容灾系统,容灾是两个对等的系统,而应急不是两个对等的系统,就比如说经营分析系统,不需要做容灾,但是要应急,出问题要在并且可以在一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宋勇刚表示,就算是最有钱的移动公司,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系统做成容灾系统,应急系统虽然差了点,但是可以保证两个系统差在1-4个小时之内,但是软件、硬件可能不一样——硬件成本肯定是能够省下来,硬件复制备份的成本也能节省,某些应用软件和功能性软件也能够节省,当然,一些核心应用软件,或者说,要维持“应急系统”正常运行的软件肯定是可以“自由选择”——数据传输、硬件性能、软件限制方面,应急系统都会不同,我们知道,大部分情况下,如果两套系统不同的话,很难能够基于硬件方法,尤其是硬件复制,完成两个并不在一个“世界里”的系统的数据、应用的数据和系统的保护、可用性。
应急系统只是为了能够保证数据、系统的应用,而不是像容灾系统那样启动起来后变成主系统——成本得到控制,数据安全性得到提升。
说白了,这是一个“成本概念”,而不是技术概念——这与成都市四川省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组长,成都市信息化办公室主任刘勇在4月份的成都灾备论坛上所说的“容灾的边界概念”其实是异曲同工的(见《成都灾备论坛专访:灾难备份 要分层要外包》)。
说到这里,CommVault和这件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
用CommVault的软件平台而不是用硬件复制显然更来得划算——软件的方式更简单、更容易,而且也能够管理硬件快照,在数据管理、存储管理的软件方面,显然无需再买一套原厂的系统,而且,既然是不对等的应急系统,硬件平台与主系统完全不同,原厂商不一定能够简单的、低成本的完成,CommVault的方法则简单得多:主系统和应急系统能够在一个一体化的数据管理平台下管理,无论是备份、恢复策略还是复制和远程复制,都变成CommVault Simpana里面的事情了。
说的具体一点就是:CommVault可以提供对非对称系统(主系统和应急系统并不一摸一样)的数据恢复、复制、迁移,以前只有做1:1的容灾才能够简单的管理数据,如果不是1:1的,数据管理就很困难,尤其是恢复、迁移、复制上,现在,则可以了。
此为第二个关系:CommVault让应急系统成本更低并得以实现。
关系三:与硬件提供商合作 多挣50块钱
我们都知道,CommVault有着广泛的客户和合作伙伴,HDS和戴尔都是CommVault的OEM厂商,尤其是HDS最近更加紧密的和CommVault开展了合作。
这就催生了第三个关系:与硬件厂商合作 多挣50块钱。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举例:当一个客户有100元做一套主系统,并希望有尽可能高的数据保护时,最好的办法显然是做一套的一摸一样的系统,做双中心,但是这需要花同样的100,偶尔还会更多,比如说光纤的成本。
但是,如果客户只有50块钱呢?客户说了:我再也拿不出多一块钱。
这时候,纯硬件解决方案容灾的原厂商就没办法了,这也就意味着客户手里打算花掉做做数据保护的50块钱花不掉了。
现在,有了CommVault,这50块钱就有可能被挖掘出来——构建一个与原系统对应的但是并非1:1的应急系统,或许只需要花49块钱,这样一来,数据、应用、系统被有限的保护起来,原厂商也能够多赚到49块钱,一举两得,互相收益。
如果没有CommVault,正如上面所说,这就实现不了,因为两个不对等的系统此前无法构建能够互通的备份、恢复,49块钱的额外收入也就无从谈起了。
从成本和技术实现上来看,应急系统有着它存在的环境和前提,而无论是宋勇刚还是成都的刘勇主任,对此都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有强有力的推动着这广为布道,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长足的发展。
CommVault以以上三点关系,自然能够从中获益。